本文為《意識強度檢測點(4)右方區:思維擴展區》的續篇。
以下分享「第5區」的檢測點。
----------目錄----------
-
第一部分:心智慣性部分
-
一、思維慣性。
-
1、傳統觀念的影響。
-
2、社會輿論的影響。
-
3、學校教育的影響。
-
4、家庭環境的影響。
-
5.人生新階段的變化影響。
-
6.個體突發轉折事件的影響。
-
-
二、行為反應慣性。
-
1.常規事件反應模式
-
2、意外事件反應模式
-
3、創新反應模式。
-
4.絕望型反應模式。
-
-
三、情緒反應慣性
-
1、憤怒模式。
-
2、內疚、自責模式。
-
3、嫉妒模式。
-
4、羞愧模式。
-
5.恐懼、害怕模式。
-
6.焦慮、擔憂模式。
-
7.自卑、悲觀模式。
-
8.自負、傲慢模式。
-
-
-
第二大部分、潛意識慣性部分
-
一、流動性方面。
-
1.思想慣性流動性。
-
2.情緒慣性流動性。
-
3.慣性閾限流動性
-
4.慣性核心流動性。
-
5.單一慣性流動性。
-
6.多慣性組合流動性。
-
7.淺層慣性流動性。
-
8.中層慣性流動性。
-
9.深層慣性流動性,
-
-
二、延展性方面。
-
1.延展穩定性。
-
2、延展範圍性。
-
3.延展靈活性。
-
4.延展深度性。
-
5.延展細化性。
-
6.延展差異性。
-
-
三、分化性方面。
-
1、分化穩定性。
-
2、分化細緻性。
-
3.分化弱化性。
-
4.分化組合性。
-
5.分化流動性。
-
6.分化柔和性。
-
-
四、原發保留程度
-
1.數量原發程度。
-
2.形態原發程度。
-
3.品質原發程度。
-
4.循環原發程度。
-
-
五、繼發程度。
-
1.數量繼發程度。
-
2.形態繼發程度。
-
3.品質繼發程度。
-
4.循環繼發程度。
-
-
六、誘導性的影響程度。
-
1、心智程序的影響。
-
2.催眠波的影響。
-
3.催眠植入物的影響。
-
4、其它功能植入物的影響。
-
5.影響的深度。
-
6.影響的廣度。
-
7.影響的強度。
-
8.影響的變異度。
-
9.誘導手段的統合性。
-
-
----------
【五】左方區:舊有慣性區。
分為兩大部分:
一、心智慣性部分。
二、潛意識慣性部分。
第一部分:心智慣性部分
今生程序設定以及環境影響所帶來的心智程序中,對自己產生意識慣性的部分。
分為三個小部分:
一、思維慣性。
二、行為反應慣性。
三、情緒反應慣性。
一、思維慣性。
個體在思考過程中的傾向與慣性。
人類的思考模式都和觀念有關,總是遵循一些特定的觀點和信念。
量化數據:
心智模式對人類思維慣性的影響,普遍在60%左右。
下分6個小點。
1、傳統觀念的影響。
由國家、民族、地區等歷史傳承下來的傳統觀念,會對個體產生廣泛而深遠的思維慣性和主觀標準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概在60-80%。
2、社會輿論的影響。
當前社會下的形勢和輿論導向,會創造適應當前社會的新觀念、新標準,被個體吸收或歸納到原有思維體系中去,成為新的意識慣性。
其實,是換湯不換藥,和傳統觀念沒多大差別,只是更新一部分標準,繼續束縛人類而已。
和社會洗腦體係是一體的:讓人類以為社會在發展,觀念在更新在進步的假象。
這個也是T組*催眠策略之一:之前的標準,人類受不了了,就進行更新,推出新的升級版,宣傳這是更科學、更合理、更人性化的標準,這是社會進步的標誌……等等。
在歷史上,T組會根據人類新的覺醒趨勢,隨時更新出「新標準」。
目前,新標準很快就要推出,已經有一些類似的在傳播了。
新的整套標準非常棒,聽起來十分振奮人心,簡直是人類里程碑般的發展。
新標準的升級,目前還沒有完全成型,還在逐步改進中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左右。
破解方法:覺察自己把哪些靈性的東西拿去衡量別人、評斷別人、綁架別人。
*關於T組,請參考元吾氏另一篇文章《催眠輪迴是什麽》。
3、學校教育的影響。
學校會宣揚或倡導某些理想化觀念和行為規範,提倡學生遵守和執行。
學校的大部分教導都會在社會中慢慢淡化,基本上只有20-40%左右的核心內容,能被學生們所真正消化和納入思想體系中。
其實這樣的比例,對於教育洗腦來說,已經足夠了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20-40%,也有國家差異,已開發國家約40%。
已開發國家注重素質教育,學生灌輸的標準和理念很多。
4、家庭環境的影響。
家庭的成長環境,父母或養育者的個性和觀念,都會對個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40-60%。
5.人生新階段的變化影響。
個體在成長過程中,會有一些人生的新階段,如工作、結婚、生子、養老等等,心態也會產生變化,會自動蒐集新的標準和程序來武裝自己。
這些標準大部分都不是更新的,而是額外增加的,會對個體心態造成一定的負擔和壓力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影響在60%左右。
6.個體突發轉折事件的影響。
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突發的一些意外挫折,造成人生較大的轉折事件,對個體心態造成一定衝擊,也會影響先前固有的思考方式和觀念。
轉折之後,個體會拋棄一部分舊有觀念,去尋求一些適合自己狀況的新觀念,進行補充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在40%左右。
二、行為反應慣性。
個體遇到事件時,受心智程序影響的慣性行為反應。
這種是個體從自己的觀念體係出發,認為自己應如何面對事件,基本上較為理性,是屬於從自己角度看起來正確的因應方式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在60-80%。
下分4個小點。
1.常規事件反應模式
是人類普遍會遇到的,個體已有思想準備和應對方式的一些普遍典型的常規事件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60-80%左右。
2、意外事件反應模式
指個體遇到的非常規事件或意外事件,自己需要重新思考,該如何對事件做出反應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左右。
3、創新反應模式。
指個體在原有觀念不變的情況下,為了自身利益,而去改變自己的因應方式。
產生新的因應方式後,個體會覺得自己像是改變了,變得更成熟。
這種模式很有迷惑性,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。
這個也是T組催眠策略之一:把人類的關注點,放在透過不同的“行為模式”,去達成自己的目的。
這方面的洗腦文章非常多,教導人們用各種技巧和手段,來維護自己固有的觀念,達成相應的目的。
這個催眠策略是盡量涵蓋多角度,從多角度圍攻的模式。
這種催眠模式也在心理學領域中有影響:讓人以為自己突破了固化觀念,發展了創新,其實只是學習了更多自我催眠的方法和技巧,本質上還是換湯不換藥。
也像一個人整天換新衣服,卻不洗澡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在40%左右。
4.絕望型反應模式。
指個體遇到某些事件,無法採取任何主動的因應措施來改變狀況,只能被動接受,在絕望狀態下採取的反應行為。
此反應和心智模式相關,也是屬於個體觀念系統中的,認為在此情況下,自己該如何做。
例如:患絕症,有些人的觀念會認為,這時候應該要享受生活。
另一些人的觀念會認為,這時候應該繼續醫治,死馬當活馬醫。
還有一些的觀念會認為,這時候要報復社會...等等。
其它情況也有很多,例如離別、破產、打官司或環境影響等等。
事件越重大,頭腦心智對個體的影響就越小。
不那麼嚴重的時候,個體多半還會採取頭腦處理模式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概在30-60%。
三、情緒反應慣性
指個體在事件中認為自己應有的正當情緒。
例如:有人說自己壞話,自己就應該憤怒。有人要離開,自己應該不捨。看到別人受苦,自己應該難受等等。
人的情緒,有時候也會被心智操控,確實產生了自己認為應該有的情緒。
主要原理是靠頭腦去辨識、判定事件的性質,來激發自身對應的情緒模式。
例如:將一件事情認定為是對自己的冒犯,那麼自己就會憤怒。
人類很多情緒,都是受這種頭腦虛假辨識所帶來的。
這種也是屬於催眠策略之一。
有一些在挑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。
例如:會有很多文章不停的教你,對方的這種行為的真實意義是什麼,是在暗示什麼,是在表達什麼。有些行為你沒有意識到,其實你被冒犯了,被越界了等等,個體看到後會感覺恍然大悟。其實,不說的話,自己也絲毫沒有察覺。
現在甚至連一個表情,一個詞語,你都被告知真實含義都是對方不愛理你等等。
這是一種有效的催眠策略,一種灌輸方式,並且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更新升級。
(這裡面大有文章。有興趣的人,可以專門做一個研究主題。)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在60-80%。
下分8個小點。
1、憤怒模式。
最常見的模式,人類的憤怒情緒多半都由心智程序引發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在80%左右。
2、內疚、自責模式。
在傳統觀念和社會標準中,已經讓人們把一些特定事件認定為自己應該自責和內疚的,都是自己的錯。
當發生一些事件而個體未能處理得當,便會引發內疚和自責的情緒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左右。
3、嫉妒模式。
由於比較,自己無法達到社會平均標準,對達標或高於社會標準的個體,會產生敵視感。
這種情緒構成很複雜,但激發卻很簡單。是情緒操控常用的手段之一。
該情緒屬於容易陷進去,不容易拔出來。
並且可以長期穩定地存在於個體中,持續對人造成影響。
類似定時炸彈,是引發連鎖負面情緒很好用的導火線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。
4、羞愧模式。
在某些場合認為自己表現不當,讓人感到尷尬和困窘,會讓自己難以忘懷,感覺丟臉。
這種情緒會降低自信心,造成人際關係的問題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。
5.恐懼、害怕模式。
受一些觀念所影響,認為某些場景應該是很讓人害怕的,所以自己會預先產生恐懼的心理。
例如怕黑、怕鬼、怕人借錢等等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40-60%。
6.焦慮、擔憂模式。
受社會環境影響,人為製造不安全感的概念,讓人為自己的未來感到焦慮和擔憂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80%。
7.自卑、悲觀模式。
對人事物的看法較為消極,多數和自卑有關,對自我評價較低。
人類基本上都有感到自卑的地方。因為人無完人,這也是心智容易控制的地方。
控制模式:不斷去通過各種比較,來強化個體的“弱點”,讓人不自信,覺得自己不行,以此打擊個體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60-80%。
自卑對人類的影響很大。大多數人看起來開朗自信,其實自卑感都藏在心裡,不表露於人,自己也盡量逃避。
數值在80%左右的,就已經可以明顯影響自己的整體心態,為生活帶來阻礙。
8.自負、傲慢模式。
與自卑屬於一對數值,互相同時影響個體。
當個體自卑的時候就想透過自負去進行心態調節。
屬於兩個極端,讓人無法達成真正的平衡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80%。
比自卑數值稍高。因為人們急於想擺脫自卑,便會不停的製造各種有利於自己的比較,來抬高自己,去鄙視別人。
第二大部分、潛意識慣性部分
分為六個小部分:
一、流動性方面。
二、延展性方面。
三、分化性方面。
四、原發保留程度。
五、繼發程度。
六、誘導性的影響程度。
一、流動性方面。
潛意識慣性流動性慢的話,代表該慣性較為固化。
流動快,表示比較靈活一些。
如果百分百的話,代表沒有任何阻礙,可隨意切換,屬於沒有任何相關的慣性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20-60%。
下分9個小點。
1.思想慣性流動性。
個體從一種思想形態切換到另一種的速度。
切換快,代表思維較為靈活。
慢的話,代表該個體較為思想固執,不太會變通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40%。
2.情緒慣性流動性。
數值高的話,情緒調節能力強,可適應各種壓力環境。
數值低的話,就較難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,容易長期受影響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30-60%。
3.慣性閾限流動性
慣性閾限值較為靈活的,人會比較靈活變通,適應各種情況;
如果較為死板,代表該人過於堅守自己的原則,較難針對情勢做一些調整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。
4.慣性核心流動性。
指個體一些較為核心慣性的變化程度。
流動性高,不會固執己見,能接受不同的觀點思想;
數值低,則相當保守,無法接受新理念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。
5.單一慣性流動性。
指個體在保有一種慣性的同時,對該慣性相關的觀念和情緒等的流動性。
流動性強,代表此慣性具有伸縮性,可大可小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40-60%。
6.多慣性組合流動性。
指個體依當下的不同情況,自動對相關的慣性傾向進行不同的組合,以因應各種狀況。
這些組合靈活多變,表現多種多樣,也是人類性格複雜多變的因素之一。
(這裡面複雜多變。有興趣的人,可以專門做一個研究主題。)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60-80%。
7.淺層慣性流動性。
指較為直接影響個體的、淺層意識慣性的流動性,對性格表現也有較明顯的影響。
與複合體深度無關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30-60%。
8.中層慣性流動性。
潛意識慣性中,間接影響個體的部分,也是淺層意識慣性的一部分來源。
是個體較為深入的一些性格的來源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20-50%。
9.深層慣性流動性,
指個體潛意識慣性中,最深層不易察覺的部分,屬於較根源的部分。
對個體的影響深厚,也是淺層意識慣性和中層意識慣性的來源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10-20%。
二、延展性方面。
指單一潛意識慣性能夠擴展到多大範圍。
延展性越強,此慣性對個體的影響就越突出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40-60%。
下分6個小點。
1.延展穩定性。
指該慣性在延展過程中,保持強度和傾向不變的程度。
很多慣性,在延展中還是會有些改變。
數值高,代表該人極度單一古板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20-50%。
2、延展範圍性。
指該慣性可擴展覆蓋到多大範圍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60-80%。
3.延展靈活性。
指該慣性在不同方面所表現的程度。
依不同方面的延展度不同,進行靈活組合搭配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30-60%。
4.延展深度性。
不同慣性的影響深度不同,也就是在淺中深三層中的比例不同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60-80%。
5.延展細化性。
指該慣性對個體的影響較為細緻的程度,在許多具體細節層面都會影響個體傾向。
量化數據:
人類普遍30-80%。
6.延展差異性。
不同慣性的延展範圍的差異程度。
人類在某些慣性中有廣泛的延展共性,在一些個別的慣性中,又表現出不同人的差異。
(這個提升點如果細化,還能再分十幾個小點。有興趣的人,可以專門做一個研究課題。)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60-80%。
三、分化性方面。
指單一潛意識慣性會持續細分化出不同的小慣性,在不同方面影響個體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80%。
下分6個小點。
1、分化穩定性。
大慣性中分化出來的不同的小慣性,是否較穩定地繼承大慣性中的某些意識特點,較少有變異的情況發生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60-80%。
2、分化細緻性。
指該慣性依細化程度,可分成多少小的慣性。
修行者在一定階段,覺察層面較為精細,慣性自動分化的也更細緻,在較多靈性方面影響修行者。
這也是許多修行的人看起來比普通人限制更多的原因之一。
心智系統常常結合這一點,對個體進行配合控制,加強慣性。
(有興趣的人,這個也可以細化研究。)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。
3.分化弱化性。
指分出來的小慣性在不同層面的影響中,部分會發生自然弱化,甚至消失。
大部分是被別的慣性所取代,也有少數情況是被個體意識所清除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20-30%,小慣性會因自然發展而逐漸弱化。
4.分化組合性。
指分化出來的小慣性們,會根據大慣性的特點,來進行一些與之配合的組合搭配,形成一套較完整的慣性流程。
在某種層面上,也可以說是大慣性在實際顯現中的不同影響方式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80%。
5.分化流動性。
指小慣性團部分會流向離大慣性較遠的層面,自然發展,部分可脫離原有大慣性,融入其他大慣性,或與其他週邊的小慣性形成新的大慣性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20-60%。
6.分化柔和性。
分化的小慣性團,彼此銜接較為柔和自然,會增加隱蔽性,讓個體較難覺察。
數值很高的個體,會覺得該慣性組合讓自己感到舒適。
分化更自然隱蔽,也是催眠大趨勢之一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40-60%。
四、原發保留程度
是指個體先天已形成的潛意識慣性的程度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60-80%。
下分4個小點。
1.數量原發程度。
指個體先天原有潛意識慣性的數量有多少被完整保存下來,沒有被調整修改的。
有一部分會被重新設計或修改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60-80%。
2.形態原發程度。
指先天慣性的形態被保留下來的程度。
有些會被重新設計,有些會被催眠波影響而變形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30-60%。
3.品質原發程度。
指先天慣性的精細度、細節度有多少被保留下來。
保留度較低的慣性,則較為粗狂,不夠精細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。
4.循環原發程度。
一些潛意識慣性,會因為一些因果循環的原因,被重新使用。
此數值是指:今生先天慣性中,有多少是因為需要循環的原因而保留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60-80%。
五、繼發程度。
指個體實際對慣性進行後天發展的程度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。
下分4個小點。
1.數量繼發程度。
指個體後天新發展的新慣性的數量比值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30-60%。
2.形態繼發程度。
指後天已實際發展了多少新形態慣性的比值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40-60%。
3.品質繼發程度。
指後天將慣性發展較為精細化的程度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30-60%。
4.循環繼發程度。
個體在今生的發展中,產生了多少新循環的慣性比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30-40%。
六、誘導性的影響程度。
指個體的潛意識慣性發展裡,被催眠波和裝置等手段,所加重影響的程度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30-60%。
下分9個小點。
1、心智程序的影響。
指潛意識慣性中,有多少比例,受到心智程序的影響而產生變化的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60-80%。
2.催眠波的影響。
指潛意識慣性中,有多少比例,受到催眠波的影響而改變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80-90%。
3.催眠植入物的影響。
指潛意識慣性中,有多少比例,受到體內催眠功能植入物的影響而改變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。
4、其它功能植入物的影響。
指潛意識慣性中,有多少比例,受到體內其它非催眠功能植入物的影響而改變的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30-60%。
5.影響的深度。
誘導性手段對潛意識慣性影響的深度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60-80%。
6.影響的廣度。
誘導性手段對潛意識慣性影響的範圍廣度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80-90%。
7.影響的強度。
誘導性手段對潛意識慣性進行強化的程度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。
8.影響的變異度。
誘導性手段對潛意識慣性產生變異的影響,由一種慣性成功誘導到另一種慣性的比例。
這方面常有T組的各種合作方來進行實驗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平均60%。
9.誘導手段的統合性。
所有誘導手段對潛意識慣性的影響的整體統一性。
例如:是否有規劃,能否形成系統性的誘導鏈。
量化數據:
人類大部分40-60%。
【第5區檢測點完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