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多次元複合體結構(5)-----DNA結構與破解
【元吾氏催醒法研究】
(2019 年第三版大眾版)

----------目錄----------
  • 一、DNA 歷史概況
    • 1)誕生歷史
    • 2)影響範圍
    • 3)三螺旋結構
    • 4)感應機制
  • 二、DNA 整體結構
    • 1)整體功能
    • 2)整體結構
    • 3)如何破解?
  • 三、第1 組DNA
    • 第1 組DNA 的功能、結構、破解要點?
      • 第1 對
      • 第2 對
      • 第3 對
  • 四、第2 組DNA
    • 第2 組DNA 的功能、結構、破解要點?
      • 第1 對
      • 第2 對
      • 第3 對
  • 五、第3 組DNA
    • 第3 組DNA 的功能、結構、如何破解?
      • 第1 對
      • 第2 對
      • 第3 對
  • 六、第4 組DNA
    • 第4 組DNA 的功能、結構、破解要點?
      • 第1 對
      • 第2 對
      • 第3 對
  • 七、DNA 總抑制參數
    • 1)DNA 總抑制參數?
    • 2)DNA 總破解比例?
    • 3)DNA 破解比例計算法?

----------

 

眾所周知,人的機器肉體中有一種叫做DNA西。

如上圖所示,目前人類對肉體DNA已經有了一些研究,不贅述。以下重點描述目前人類尚未研究的部分。

人的多次元複合體結構中,也有DNA

從肉體、到第1-9靈體、到靈串,都有DNA

靈核不一定有DNA,因人而異。

DNA並不是人體機器結構的原始基本組成,而是一種被後期植入的特殊裝置。

換言之,DNA是一種“植入物”。

DNA的原始性質,是機器身體玩具的一種“遊戲外掛”。

其目的是用來對機器身體功能追加一些限制,調節機器身體功能的閾值參數,增加遊戲的難度,使遊戲變得更有挑戰性。

 

一、DNA歷史概況

 

1)誕生歷史

本物質宇宙群誕生前很早,在非物質宇宙群,某靈魂團隊(創造本物質宇宙群的組織),就開始了DNA範本的研發。

其初衷,是研究純靈魂在一定許可權限制範圍內所能達到的能力極限,以及探索各種極限的可能性,玩各種的極限遊戲,以及為了各許可權平衡所創造的範本系統。

DNA的原始範本經歷了很多代的發展,有很多不同類型遊戲技術團隊相繼參與過研發、升級和修改。

早期,DNA曾設計到4條螺旋,經過發展取消了1條,後來剩下3條。

再到後來,被1組(一個催眠戰略組織,是催眠運營組織T組的上家)利用,專門往限制性的方向進行研發,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了。

(關於T組,請參考元吾氏文章《催眠輪迴是什麽》)

 

2)影響範圍

目前DNA的影響範圍在其他宇宙也有,植入的範圍涉及到身體和靈魂。

身體,是指所有的機器身體。在一定程度上,DNA被當作機器身體的特殊範本(機器身體本身還有更基礎的範本)。

沒有被植入DNA的機器身體,則沒有這種特殊範本的限制,可以更自由地發展。

純靈魂,也可植入DNA,作為一種“意識範本”。

DNA植入純靈魂,會有一個意識強度的閾值限制,需要純靈魂在意識強度13級或以下。如果高於這個意識強度數值,則無法植入DNA

(關於意識強度,請參考元吾氏文章《意識強度是什麼》)

 

3)三螺旋結構

目前,人類能觀察到的實體DNA是雙螺旋,實際上還有一條虛擬的螺旋存在,整體外觀就是三螺旋。

第三條虛擬螺旋與其餘兩條螺旋連接,呈現出三角形的形狀,把3條螺旋連接在一起。

三角形結構裏面含有函數值變化公式程式,其主要功能是加密、樞紐、調整和數據緩衝。

第三條螺旋,主要是對第一和第二條螺旋的加密和管理,以及屬性設置,包括加密變數函數、變數閾值、解密和運作公式、基因變數、波形轉換等,還有通過非物質層面對DNA許可權的設置。

如果研究DNA只能看到雙螺旋,不能看到三螺旋,那麼要解密就非常困難。

從更高的層面去看這個螺旋,有點像泡泡的外觀。第三條螺旋像一個大泡泡,把兩個泡泡(雙螺旋)包裹在裏面。(如圖)

4)感應機制

DNA的基礎架構方面,有一個感應機制:同類和不同類的DNA結構,通過這個感應機制,可以讓不同個體的DNA之間相互交換資訊。

這個感應機制,可以通過一些預設的程式進行運作,以方便通過外部的一些干擾,進行資訊的篡改和變動,甚至結構的改變。

所以到後期,因為不同DNA之間的互相交叉影響,導致發展出五花八門的變化,甚至產生混亂,如突變,變異等情況。

通過對DNA數據的修改,可以正面地影響DNA,也可以暗中篡改DNA,類似於病毒一樣。

1組和T組可以通過一個個體的DNA來傳染給其他個體的DNA,達到對集體DNA的影響和修改的效果。

DNA對這種修改也有一個保護機制,來抑制傳染。比如:把變異的資訊封鎖。此類封鎖,在物質層面則表現為無法繁殖。

但這個感應機制的防傳染保護機制,本身也有程式漏洞。因此,有一些團隊針對這些漏洞和問題,在進行反傳染研究。

1組和T組通過這種方式,一直在對DNA進行傳染性催眠的操作,也有悠久的歷史了。

DNA整體結構

 

1)整體功能

整體功能:限制性植入物。通過植入固定化和模式化程式範本,限制個體自由意志,增加遊戲難度和挑戰性。DNA範本比催眠裝置更智能化、更批量、更基礎。

植入方式DNA範本是從根本上進行內部靜態修改。(催眠裝置屬於外部動態修改。)

簽約方式:催眠裝置是定制的,非自願性占30%DNA是配套的比較隱蔽的嵌入,非自願性占40%。自由意志反抗比例更高。

催眠性主導團體:催眠性的植入DNA,目前主導團體有3-4個:T組、1組、S組、以及一個隱蔽的星盟(研究和技術支持)。這幾個團體大約主導整個催眠市場的60%佔有率。

非催眠主導團體:有7-8個:有大有小的星盟,有的與T組合作,有的獨立,有的是從1組分離出去的。這幾個團體大約占整個市場的40%

植入DNA個體總數:大約占宇宙中有形個體玩具總數的2%

催眠個體總數:大約占宇宙中有形個體玩具總數的0.7-0.8%

2)整體結構

整體結構:一排排DNA整體像球體,DNA分佈在球體外層,彼此有線條相互連接,排列12對,序列1-12

序列連線越少,序列連線越多。

12對分為4組,代表4個層面的許可權和關係。

1組與其它組的連線最少,第4組與其它組的連線最多。

每組內,各對DNA相互連接。

中軸:像脊椎,貫穿球心,中軸有很多連線鏈接DNA

DNA資訊通過中軸加密加工,傳輸到其他DNA

DNA之間直接鏈接(五顏六色)+通過中軸鏈接(灰色單色)。中軸兩頭形成閉環,球形由中軸兩頭形成。

球體能量供應由中軸提供,像大蘋果的中軸兩頭放射。

資訊傳輸通過中軸資訊加密傳輸,形成能量中心的模型。

DNA之間的直接資訊流比較緩慢,通過中軸的間接資訊流比較快速。

抗衡能量比:間接資訊流、直接資訊流,兩者速度相互抗衡,一個變慢時另一個變快。

意識強度14級時,直接資訊流速度比100%,間接資訊流速度比0%(無能量)。

意識強度越低,間接資訊流越高。

意識強度1級時,直接資訊流速度比0%,間接資訊流速度比接近100%

意識強度1級以下:

1-0級是無限接近0級的狀態。

目前沒有絕對0級的實驗數據,屬於無法做到的0級或18級。

接近0級的狀態是所有意識粒子運動或震動接近靜止。

T組催眠的最低實驗數據在0.5-0.7級之間,個體在沉睡過程中的夢境更慢、粒子運動更慢,催眠難度幾何倍數增長。

比鄰星系的案例: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系的二十來個行星中,有一半被催眠,意識強度被催眠到最低0.8-0.9級,主要是由S組操作運營的。(S組是從T組獨立出去的一個小型催眠組織,致力於研發強度更大的催眠技術,在比鄰星系做實驗。T組沒有參與這個星系的催眠運營,因為這個催眠力度太大,T組擔心有太大的自由意識“反噬”效果,不論從技術角度還是從業力角度都有可能遭到“反噬”。)

個體相連:不同個體有不同球,個體球之間有連線:中軸和DNA兩種鏈接(灰色和彩色鏈接)。

宏觀角度DNA集體是一個大球,其內有無數個體的小球,相互聯繫,但是有疏密不同,不活躍的小球會集中在大球中軸附近,比較活躍的則向外遊動。

  人類DNA集體大球和動物DNA集體大球,也是相互鏈接成一體的。各種生物的“總DNA大球”同時重疊性地包含各種生物所在的各種宇宙和宇宙群。

換言之,所有的DNA,是相互連成一體的,不論是在任何宇宙中的任何生物,並且由DNA委員會統一管理和制定規則。

 

3)如何破解?

破解要點:破解中軸資訊加密。

破解中軸,間接資訊流動減少,直接資訊流動增加,意識強度增加。

意識強度越高,破解越自動。

中軸破解:可以有關閉、病毒、死機、解體等實驗手段。

整體綁定:每對有中軸線串聯,起到加密作用,防止篡改。受到干擾會自動關閉。

比如:破解第一條DNA時,因為和其他DNA綁定在一起,其他部分會來快速自動修復。

因此,需要整體性破解,才能達到破解目的。

比如:先破解大中軸,然後小中軸。如果單獨破解一條,會自動修復。

這也是T組的防禦思路。

意識強度越高,破解難度越低,才能同時產生整體程式崩潰。

破解方式?

a)切斷營養:營養系統像一棵大樹的養分吸收系統,砍掉樹枝會自動生長,支點在吸收養分上,是整個系統能源迴圈機制。一個要害節點是大中軸中間,相當於能源轉化點、吸收和外放的點,相對整體比較脆弱,是一個破解要點。

b)錯位:能源迴圈支點、轉換中心點:吸收與外放的轉換支點上,可以使其錯位不平衡,不平衡太大而不同步時,AI自動修復程式會失效。整體能源供給是DNA資訊同步的基礎,資訊越直接則能量越強,資訊越間接則能量會被減弱。AI程式檢測到不平衡,會自動向減弱的地方輸送能量以達到平衡。利用此特點,在小中軸創造錯誤資訊量,可以輸送錯誤資訊給AI系統,使AI產生錯誤判斷。

c)克隆:在轉換點加裝一個裝置,創造資訊黑洞和白洞,直接欺騙AI,然後克隆一個DNA大球,讓資訊替換到克隆球,導致吸收和外放完全不同步。

d)落差崩潰:資訊降到最低,再突然升到最滿,以此製造強烈落差波動,超過機器的承受力,使系統崩潰。

整套方案:需要一整套方案,需要三個時期:

第一步:試探,使整體水準下降,使系統誤認為整體資訊降低。

第二步:然後突然加大資訊,觀察系統應急機制反應,連續重複幾次,使AI誤以為小中軸混亂,產生誤判,測試出系統承受度。

第三步:突然拔到真正的最高落差,超越承受度,使系統崩潰。

模擬實驗:以前模擬過百次,關鍵是第二步,成功率58-60%40%不成功的原因:沒有完全徹底斬斷,只剩1%也會自動恢復,也會逆轉。

第一次不成功,AI會自動學習,自動防禦機制會生成,防禦性越來越高。第二次就需要轉換方式。

 

三、第1DNA

 

1DNA的功能、結構、破解要點?

 

功能:屬性設置

屬性為主,起到抑制功能。對原生能力進行分流,把一些強點放在後面的DNA組,把一些弱點和有壓制性的放在前面的DNA組,可以起到更有效的基本效果。

有層級性的資訊鏈接,第1對已經對個體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,已經能達到壓制目的,能抑制後面的兩對,因此啟動後面DNA的必要性很小(人類現狀)。

結構:雙螺旋結構+一條灰色的第三螺旋處於隱蔽狀態。第三條螺旋像中軸,主要作用是對雙螺旋的加密。

灰色兩頭有線連著整體的中軸,起到加密和資訊共用的作用。

1、第2、第3對都是同樣結構,第1連到第2、第2連到第3。第1與第3之間的連線很少,有層級關係,相對其他三組線不是很複雜。

破解要點:

三條有直線串聯,第一對在最下,鏈式結構,破解要按照順序,13,或31

破解方式切斷與另一對DNA的連接線,切斷後缺口可能自動再生復原,要在缺口做一個閉環,直線變成閉環,使AI系統對切斷做出未切斷的誤判。要在自動復原之前快速完成閉環,處理好時間差。

自動復原時間:大約一周。

插圖:

1對:

功能:基本屬性。

性別、特徵、性格、個性、原生傾向等。與靈魂原生傾向不同,會融合、隱藏、修改等。

結構:

提供資訊到上一對。

破解要點:

同上。切斷。

 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90%(受抑制程度)。未受抑制部分:人類平均2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(受抑制程度,以下同)

被檢測者2號:18%

被檢測者3號:30%

被檢測者1號:1%

被檢測者5號:70%.

被檢測者6號:58%.

被檢測者4號:65%.

被檢測者11號:27%.

 

2對:

功能:附加屬性。

技能、專長、強點等增加傾向。

結構:

資訊的承上啟下。

破解要點:

同上。切斷。

 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97%(受抑制程度,以下同)。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38%

被檢測者3號:60%

被檢測者1號:7%

被檢測者5號:82%.

被檢測者6號:70%.

被檢測者4號:70%.

被檢測者11號:55%.

 

3對:

功能:拓展屬性。神性鏈接、高緯度非物質技能、原生靈魂的一些基本屬性等。

結構:

從頂端向下,資訊延展。

破解要點:

同上。

 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99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50%

被檢測者3號:67%.

被檢測者1號:11%.

被檢測者5號:89%.

被檢測者6號:85%.

被檢測者4號:76%.

被檢測者11號:68%.

 

 

三、第2DNA

 

2組對DNA的功能、結構、破解要點?

 

2組:

功能:資訊連接

主要對各種資訊源進行快速連接和疏流作用。

T組的影響主要是對連接過程製造混亂、變形、影響資訊傳輸品質,從而導致資訊連接出現錯位。相對於植物和其他動物,目前對人類的影響比較大,處於一種半停工的狀態。也是T組重點影響的方向之一。

結構:T字形,像賓士車標,3DNA中間連在一起。T組重點影響3點連接的位置,對其進行干擾和抑制。

破解要點:

一種是把中心點進行破解清除,讓三對形成不受干擾的連接環境。

另一種是加深3對之間的串聯,相當於一個環形,把3個點放在環形上面,成為資訊主導串聯,中心點被減弱使其荒廢掉,再慢慢重新連接中心點,重新加密中心點,使T組難以破解。環形是比較隱蔽的手段,繞過T組監控程序,外搭資訊橋樑,使T組難以察覺,打出時間差。

第一種強攻,難度較大。第二種巧奪,難度相對小。

 

1對:

功能:資訊源屬性分類。

接收資訊,對資訊源屬性進行初步分析、梳理、歸類成不同級別,按先後、主次進行分類。

級別:資訊的邏輯關係(邏輯排序)、先後關係(時間因素、時間排序)。

主要分為兩個部分:接收、疏導。

結構:接收和疏導是一前一後串聯關係,疏導像樹譜的分支結構。

破解要點T組在疏導樹譜分支之後地方做影響,在ABCD歸類資訊準備傳送過程中,設計了一個立交橋樣的程式,打亂資訊歸類,在立交橋裏繞來繞去產生混亂、增加誤導,直線資訊被擾亂、效率下降。

破解方法:

與第2組的要點相同。

 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90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25%.

被檢測者3號:30%.

被檢測者1號:8%.

被檢測者5號:55%.

被檢測者6號:70%.

被檢測者4號:45%.

被檢測者11號:40%.

 

2對:

 

功能提供資訊傳導動力。

原理像高鐵電力系統。受損的話,資訊傳導會非常緩慢。

動力源有2個點:一個接收,一個發送。

接收:動力源有一條線,連接在第1DNA上面。第1組動力源來自個體本身對資訊的渴望度和意願度,與第1組第3對相連。資訊接收,有兩種情況:主動要求資訊接收,或被動資訊到達。是否吸收資訊,取決於個體接收意願。

發送:動力源連接到第3組第1對,動力源來自外界對傳導資訊給個體的動力。資訊發送,也有主動和被動的兩種情況。

結構:一條直線,像兩條高壓電之間的無線電弧,兩邊有一定動力,會形成強大電弧。動力弱,則形成弱電弧。動力強,則形成強電弧。

破解要點T組在兩點之間植入一些減弱電壓的程式,像電阻變壓器,降低電流或電壓,或製造不穩定,造成長期動力不足或不穩定,強烈意願強度被減弱,資訊傳導被減緩。

整體破解:同上。或者強行去除T組程式,或者外面搭橋去鏈接。

 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88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48%.

被檢測者3號:48%.

被檢測者1號:25%(部分動力被主動分流,目的是要處理一些事情。其正常參數為9-10%。)

被檢測者5號:70%.

被檢測者6號:68%.

被檢測者4號:58%.

被檢測者11號:60%.

 

 

3對:

功能:資訊接收和運算。

接收:類似第一對:接收、疏導。但是接收方向不一樣,像回流系統。個體需要發出資訊時,用這個來處理。與第1對形成對稱關係,一左一右,功能相似方向不同。

運算:把要發出去的資訊源進行打包,做一些設置,如範圍、內容、區域、方向、點對點或擴散性等,再發出去。

結構:接收和疏導與第1對相似,但多了一個發送程式。

破解要點:接收和疏導和第1對相似。T組在此弄了一個立交橋:發送時,對打包增加了一個誤導程式,讓發送時出現混亂。

破解方法:

2組要點相同。

 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95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37%.

被檢測者3號:40%.

被檢測者1號:7%.

被檢測者5號:76%.

被檢測者6號:65%.

被檢測者4號:55%.

被檢測者11號:40%.

 

四、第3DNA

 

3DNA的功能、結構、如何破解?

3組:

功能: 資訊處理能力。

對所有接收資訊的深度、廣度、混合度的處理能力。能力越高,獲得有用的資訊就越多。

混合度:聯繫、拓展、發散、邏輯和非邏輯性聯繫。

深度廣度:容量值。

深度:表面資訊的深度遞增性,表面含義+深層含義。

廣度:資訊百分比。

結構: XYZ座標,深度+廣度+混合度,形成橢圓形球體。三者是相互影響的關係。

破解要點: 

XYZ三個數值有三條線,形成三角形連線(圖中紅線組成的三角形),相互限制、相互制約,像電流連接三個點。

相互引力小,則座標擴大。相互引力大,則座標縮小。

相互引力破壞掉後,三者各自獨立自由,是最理想的破解結果。

其中有一個測量數值,叫做真空值/真空度,代表橢圓球體的膨脹度、氣壓值/氣壓度。

氣壓小:橢圓不規則凹進。

氣壓值和三條線形成抗衡關係。

氣壓值不是球內外差異,而是意願度、意識開放度、自由度、客觀度等綜合數值。

破解方法:

第一種:提高真空度/氣壓值,屬於自然破解、自然撐斷。

第二種:切斷限制三個點的連線,屬於外力破解。需要繞過三條線的程式。三條線有一條線連接到第4組,還有一條線連接到第3組,屬於資訊和能量供應,需要切斷這兩條供應線。

第三種:繞過去。輸入假程式假指令,讓三條線受到錯誤指令,形成閉環能量,導致限制系統誤以為還在正常操作,而實際是失效的。

 

 

1對:

功能: 廣度。

如上。

結構 兩個數值:廣度數值、正負平衡數值

廣度數值:擴張容量。

平衡數值:平衡度。

正負:資訊完整度。資訊的兩個正反面,兩個極性,不偏任何傾向,純客觀性的平衡性。正負平衡數值也會影響著第3X值的一些參數。

破解要點:整體一樣。更細:客觀平衡性如何不受影響,也是DNA破解度/抑制度的檢測數值=抑制參數。

數值=廣度+客觀度。

 

 
   

破解方法:整體一樣。單一破解1對,作用不大、效果不明顯,要3對一起整體破解。必須同步破解,否則其自動恢復功能會增加破解難度。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95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18%.

被檢測者3號:42%.

被檢測者1號:9%.

被檢測者5號:69%.

被檢測者6號:60%.

被檢測者4號:55%.

被檢測者11號:50%.

被檢測者16號:47%.

 

2對:

功能:深度。

如上。

結構:兩個數值:深度數值、拓寬數值。

深度數值+拓寬數值:像挖隧道鑽頭的尖部,一邊加深一邊拓寬。加深而不影響拓寬的雙重數值(深度數值+拓寬數值)越好,向下挖深的能力也越強。資訊處理慢,則會在尖部形成阻礙,不能繼續向下探討。像一個挖隧道的大鑽頭,圓盤形多鑽頭結構。

這兩個數值,可確定圓盤大小。鑽深的過程中,及時處理資訊,則不影響速度,則不產瓶頸。處理資訊不及時,則會影響鑽深速度,則會產生瓶頸。

破解要點:對兩個數據的破解,要點是切斷原來受壓制的數值部分。整體破解為主,如上。

 

 

 
   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90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30%.

被檢測者3號:35%.

被檢測者1號:8%.

被檢測者5號:75%.

被檢測者6號:75%.

被檢測者4號:65%.

被檢測者11號:50%.

被檢測者16號:48%

 

3對:

功能:混合度。

如上。

結構:幾個數值的互相影響。Z值由兩個值組成:X=橫坐標、真空值=縱坐標。Z值:橢圓最高點直徑的圓心座標。

轉化率不同:

  1. X值:高速旋轉圓形鐘,代表資訊轉化速度。需要外力資訊來帶動轉速。速度越快,X值的軸心就越平衡,呈現的形狀就越圓(完美形態),反之呈現橢圓形(不規則的貧乏形態),此數值也會受到第1DNA的正負平衡數值的影響。X值體現為Z值的橫坐標,無資訊時無數值。
  2. 真空值:含量最大是客觀值,在此基礎上無方向限制的拓展,不需要複雜運算,是原始值相乘的數值/核心數值/原始獨立數值,不需外力帶動。此數值越高,各方面的平衡度就越高,橢圓形的整體形態就越往對稱發展。此數值體現為Z值的縱坐標。

破解要點:整體破解。內力:單獨提高原始數值,自然破解。 外力:如上。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87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17%.

被檢測者3號:32%.

被檢測者1號:3%.

被檢測者5號:57%.

被檢測者6號:65%.

被檢測者4號:60%.

被檢測者11號:46%.

被檢測者16號:55%.

 

 

五、第4DNA

4DNA的功能、結構、破解要點?

功能: 

1)資訊黏性、吸附能力。兩個觸角,一上一下,中間空的。兩個電極交流在中間,形成淺藍色泡泡。泡泡中間有黃色亮點,像點亮的燈泡。資訊粘性,是指對於接收到的資訊進行各種處理的功能。比如:資訊吸附能力(=靈魂記憶儲存到一個特定空間)。吸附能量越強、意願越強,記憶則會更容易被吸附到需要資訊的目標上。記憶越深越久遠,需要的吸附能量越大。記憶越新鮮,越容易吸附。相對正比關係。

2)資訊檢索力、匹配能力。提取久遠記憶、從巨量資訊快速匹配、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的搜索能力。

3)資訊還原度、真實還原力。記憶久遠,會產生變形和細節丟失。還原度百分比越高,完整性和真實性則更高。

結構:

三個功能疊加結構=縱深疊加結構模型。

吸附能力+檢索能力+還原能力,三個珠子串成一條直線。

動態畫面:以1的點狀為軸心起點,鐘擺式運動,幅度呈扇形。吸附能力越大,擺動幅度也越大,能力也越強。三個珠子之間,直線距離越大,整體擺動幅度面積則越大。檢索和還原的自身有錐形狀尖尖向上,喇叭口向下。

擺動不是直線、而是順時針邊轉動邊擺動。資訊粒子進來時,圍著鐘擺旋轉,靠近鐘擺動。資訊像圍著大蘋果流動,從下麵喇叭口被吸上去,從上面喇叭口出來;再被下口吸入,再從上口出來,反復迴圈處理。

逆時針擺動時,將資訊粒子排出去。

順時針讀取資訊,逆時針傳導資訊。同時雙方向平衡旋轉,是正常狀態,除非有意識控制或干擾。類似脈輪的雙向運行結構。

擺動速度由第1點啟動,由下麵兩點決定,相當於資訊處理速度。速度有漸進式疊加效果。

T組在此做了手腳,使擺動不自由,使擺動幅度變小。具體是加了一個像環形碗狀物,倒扣著,限制擺動幅度和速度的上限。

破解要點:

1)所有啟動受制於第1點的啟動,破解拆除T組的以上限制裝置。

2)吸附力的點,通過資訊線管道延長,使其處於限制裝置之外,繞開裝置程式,使裝置程式失效。

3)自然破解:擺動幅度力(意識強度)大於限制力,裝置則自動失效。

 

如何可吸附全部記憶?(意識強度多少?)

1)人為破解:對以上破解要點的大量練習,提高經驗度、熟練度,達到最佳值。

2)自然破解:肉體靈的意識強度達到13-14級。

 

1對:

功能: 資訊吸附功能。如上。

結構: 如上。

破解要點:如上。

 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99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78%.

被檢測者3號:75%.

被檢測者1號:47%.

被檢測者5號:89%.

被檢測者6號:93%.

被檢測者4號:88%.

被檢測者11號:90%.

被檢測者16號:91%.

 

2對:

功能: 資訊檢索功能。

如上。細分:縱向、橫向、抽象、具象、宏觀、微觀、多維度、多角度、隨機、定向等檢索。

結構:如上。屬於疊加關係,通過疊加得出的數值。

破解要點:如上。打開所有數據的峰值狀態,不動的狀態是功能無法發揮的狀態。

 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99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80%.

被檢測者3號:87%.

被檢測者1號:55%.

被檢測者5號:97%.

被檢測者6號:98%.

被檢測者4號:98%.

被檢測者11號:93%.

被檢測者16號:95%.

 

3對:

功能: 資訊還原功能。

如上。

真實性細分:

3個反值:扭曲、變形、遺忘(時間、維度、抽象性等);

3個正值:相同經歷的真實投射性、客觀呈現性、穩定性。

完整性細分:

縱向、橫向、多維度、多角度、非關注性/非焦點性。

結構:如上。屬於疊加關係,通過疊加得出的數值。

破解要點:如上。和第2對一樣,通過運動。

 

抑制參數

人類平均:98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80%.

被檢測者3號:80%.

被檢測者1號:39%.

被檢測者5號:95%.

被檢測者6號:95%.

被檢測者4號:96%.

被檢測者11號:90%.

被檢測者16號:96%.

 

六、DNA總抑制參數

 

1DNA總抑制參數?

人類平均:90-95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50-55%.

被檢測者3號:65-70%.

被檢測者1號:30-35%.

被檢測者5號:80-85%.

被檢測者6號:80%+.

被檢測者4號:85-90%.

被檢測者11號:70-75%.

被檢測者16號:85-90%.

 

2DNA總破解比例?

人類平均:5-10%

抽樣檢測數據樣本:

被檢測者2號:30-35%.

被檢測者3號:15-20%.

被檢測者1號:50-60%.

被檢測者5號:5-10%.

被檢測者6號:5-10%.

被檢測者4號:5-10%.

被檢測者11號:20-25%.

被檢測者16號:7-12%.

 

3DNA破解比例計算方法?

與抑制參數不同步,有延時性。抑制為先,破解延時。

抑制參數相當於可挖隧道深度,破解比率相當已挖隧道深度。

挖掘速度因人而異,取決於對DNA功能的操控能力、經驗、意願。

 

----

*1:本文內檢測數據均為20196-10月期間的數據。

*2:部分被檢測者的當年意識強度檢測值,可對照參考元吾氏文章《意識強度檢測點:抽樣檢測數據樣本20190317.

 

-------------Disclaimer 免責聲明-------------

  • 經驗分享,僅供參考。轉載自由,嚴禁修改。
  • All info is intended for experience sharing and reference only without any warranty.
  • Redistribution is freely permitted provided that no modification is made whatsoever.
  •  
  • YWS

  • ©Copyright reserved.